“小张,咱现在新系统刚运行,一定要随时关注着负荷变化……”伴随着SVG系统的升级改造,在新矿集团孙村煤矿矿内降压站里,运转队党支部书记王广华叮嘱值班人员。
“SVG系统改造后,可以有效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能质量,增加电业局利率补偿费用,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王广华说。
电费支出是矿井生产支出的重要费用。为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积极响应国家对能源的“双控”要求,孙村煤矿以“精益化过程管控”理念为基础,积极强化井上下现场管理,实施峰谷分时用电,有效降低用电成本,提升矿井经济效益。
算好“政策账”
“我们要根据电力市场价格走势,按照‘避峰填谷’原则,分系统制定节电方案,坚持合理集中生产,杜绝设备空运转,最大程度减少电价峰段用电量,提高 10:00-15:00 电价谷段用电量。”在用电管理平衡会上,该矿副矿长胡继峰对基层单位用电工作提出要求。
为保证井下生产科学、合理推进,该矿根据各水平、采区设备运行实际情况,通过合理调剂、精益化分析,制定《孙村煤矿峰谷分时用电管理办法》《孙村煤矿地面供用电安全管理办法》《孙村煤矿精益成本管理体系》等精细化用电管理考核制度,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基础上,采取用电管理“峰谷分时”,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以“按需供电、错峰管理”切实降低电费支出,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我们与能源集团内蒙古盛鲁售电公司签定售电合同,零售电价按照90%固定价格+10%交易价格执行,有效减少因电价波动产生的风险。”胡继峰说。
把好“系统关”
从工作面、掘进迎头及大系统入手,该矿在充分借助采掘系统、机电系统、洗选系统等智能化、信息化管控平台基础上,对运输、排水、通风等系统运行时间进行精益分析、合理排定,最大限度地减少胶带运输系统、刮板机等系统空转或低负荷运行,实现各个系统及装备精益联动、智能优化、高效运行。
“采掘区队合理组织生产,调整单循环时间,避开高峰时段生产,在尖峰段的19:00—21:00 充分利用各水平煤仓缓冲,减少峰段运行时间,在谷时段集中提升,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减少电力消耗。”该矿机电装备部技术人员耿旭介绍。
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采掘区队生产班次实际,调整单循环时间,每日 8:00—10:00 停产检修,避开高峰时段。各水平泵房禁止高峰期排水,尽量避免同时开机,并在低谷时段把水仓水位排到最低。矿内降压站、立井降压站值班人员动态监测负荷变化情况,实时调整最大需量与谷段用电情况,最大限度保证矿井错峰用电的科学性。
“我们通过合理调整排水时间、检修时间,加强对主运系统开机时间的管控,避免8点-10点、17点-19点电价高峰期用电,降低电费。同时,通过调节矿井负荷,降低降压站最大需量,降低基本电费,月节约电费3.8万元。”该矿机电装备部主任韩亮说。
拧紧“成本阀”
为有效提高矿井供电运行质量,孙村煤矿还对矿井供电系统进行精益化升级,按照“多余的电缆一根不要,在用的电缆经济可靠”原则,全面核算矿井高、低压供电系统,对各地点供电设备进行优化,缩短供电路线,减少供电电缆及移变、开关等设备投入,全面做好供电设计优化,最大限度保证矿井经济可靠运行。
“我们对系统负荷冗余、负载设备过多的供电设施进行优化改造,累计撤除移变11台,高开19台,馈电开关23台,撤除动力电缆2879米,减少线路电压损耗,缩短供电距离,有效保证系统的集约运行。”耿旭说。
与此同时,他们还对供电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对井上下各中央配电所及泵房配电所进行智能化改造,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更换智能保护器、降压站高压无功补偿及二次保护装置,安装环境检测系统及视频追踪系统,实现供电设备数据采集、运行监视、智能告警、自动故障定位、电能计量、能耗统计、防越级跳闸等功能,全方位实现对主供电设备的实时监控,真正实现系统最简、效率最优,为矿井高效发展提供供电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以‘减设备、减电缆’为基础,重点对21117工作面、-400二层东大巷进行供电优化,着手设计并打造三个供电中心,浅部-400、中部-600和深部-800配电点,实现-400中区、-600一采区、-800后三采区采掘地点集中供电,打造极精简供电模式。”胡继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