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矿集团付煤公司通过系统建设、源头治理、强化管控等多项举措,大力提高矿井综合防尘能力,以无尘化清洁生产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将“珍爱职工职业健康”落到实处。
“打造井下现场‘物见本色、物返原貌、清新亮丽、一尘不染’的环境面貌,提升井下防尘治理效果,就要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该公司总工程师马敬龙说。

目前,付煤公司把清洁生产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强化粉尘治理,创建“清新亮丽”作业环境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针对井下采掘工作面、喷浆、皮带转载区、入井扬尘物矿车等产尘区域,制定了详细的综合治理措施,推动除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采煤工作面超前煤体注水,采煤机、综掘机内外喷雾,煤机摇臂柔性喷雾,综掘除尘系统。转载运输系统在距头面50米、100米范围内安装两道自动净化水幕,掘进工作面开门点100米范围内安装捕尘网、并在下风侧安装捕尘帘,各转载运输点安装覆盖全断面喷雾,炮掘工作面安装远程高压喷雾。”在该公司综掘一区,就近日该队出现的防尘问题,通防科巡查员许志锋提出整改措施。

“我们坚持‘源头抑尘、流程降尘、环节消尘’原则,做好通风净化流程、运输洁净流程、生产清洁流程‘三大流程’的粉尘治理工作。通防科科长孟凡平道出了粉尘综合治理秘诀。
作业区域坚持“属地治理”,按照“谁产尘谁除尘、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保洁”的原则,逐级逐岗逐人明确粉尘治理职责,构建全面、全员、交互式的粉尘治理责任体系,做到每个工作面、每条巷道、每处硐室、每台设备、每个设施都有明确的责任划分。
他们根据开采煤层煤尘爆炸指数、煤尘的沉积强度及煤尘爆炸下限浓度,合理制订粉尘治理责任区域划分清单和粉尘治理除尘周期,由总工程师签批后下发各单位执行。井下各区队按照区域化管理要求,严格按照除尘周期进行除尘,及时根据现场粉尘情况,做到动态保洁,并做好除尘保洁记录,存档备查。对造成粉尘污染严重、除尘不及时的责任单位,由通防、安监部门联合组织进行分析,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严肃追责。
借智给力,通过智能通风创建实现了转载喷雾的煤流同步和煤机、综掘机水电闭锁,安装18套智能喷雾装置,实现与生产系统或粉尘监测系统的智能联动以及远程集中控制。

同时,他们在井下主要产尘地点安装了智能喷雾,充分利用AI摄像头、红外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等先进感知技术,实现了煤流识别喷雾,定时皮带启动喷雾,人过车过停喷等功能。通过与安全监控系统联动,实现了粉尘超限喷雾。采用矿用5G通信系统、有线网络与智能喷雾主机连接,能够在地面对井下现场进行统一控制管理。井下皮带机头安装了CO、烟雾、温度传感器,与智能喷雾联动,有效保证了降尘效果。
自开展“清洁生产”专项行动以来,巷道全尘浓度同比下降30%,真正实现了“煤海深处,清风拂面”,有效改善了职工的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