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王楼煤矿于显阔:以“匠心”深耕技术创新“沃土”

  董凯  朱来路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7日

“练就敢担事的‘铁肩膀’和干成事的‘真本领’。”这是鲁西矿业王楼煤矿综掘工区机电队长于显阔一贯的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

多年来,他坚持用责任扛起担当,聚焦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和制约瓶颈,深耕细作、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不仅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生产,还出色地演绎了新时代矿山机电人应有的担当和风采,倍受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称赞和认可。

勤学苦练作表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07年2月,于显阔来到王楼煤矿工作。工作伊始,身为“小白”的他,却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为了能够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机电维修人员,他总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学习,别人忙完休息的时候,他就走到经验丰富的机电维修师傅身旁请教,下了班,就一头扎进机电维修工具书里用心研读,提升自身知识储备。

“只要听说哪里设备出故障了,就他跑的最欢!”回想起老伙计当时求知若渴的状态,该矿职工李德强打心眼里佩服,“他能修就立即进行故障排除,如果找不清‘病灶’、无从下手,就认真看别人如何维修,光明正大的‘偷师学艺’!”

骄人的成绩背后是日以继夜的辛勤付出和对机电维修工作一如既往的热爱。由于工作突出、善于动脑,于显阔很快就成长为工区不可或缺的技术大拿,升任电工班长,转岗大班维修班长、皮带维修班长、掘进机维修班长,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全能型”人才。

“一定要坚持学习,机电设备时时都在更新换代,如果知识更新跟不上节奏,那你只能被淘汰。”这是他经常拿来勉励身边工友的话,也是他能够长久保持矿井机电维修领域技术大拿的“法宝”。

于显阔所在的综掘工区,担负着王楼煤矿巷道掘进的重要任务,最多时4个综合机械化队伍同时施工,每月进尺1千多米,机电维修后勤保障任务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困难面前,他始终冲在最前线,带领工区的机电维修人员,解难题、破难关,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设备抢修和保养任务。同时,他不忘总结制订防范措施,防止类似机电故障重复发生,并精心挑选典型故障作为经典案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进行学习总结。这种锲而不舍、追求完美的精神和劲头,深深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敢于拼搏、矢志奋斗的风气在这里蔚然成风。   

匠心独运解难题

“多想一步、深思一层。”这是于显阔能够屡次攻克难关、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2018年,13307切眼下山16度施工,现场施工工艺为掘进机截割配合简易电滚筒运输,由于上山运输角度过大,在有负载停机时,皮带逆行,既不利于安全生产,又增加了职工清理矸石的劳动强度。理论论证、现场实验、持续改进,经过多次艰辛地尝试和探索,最终简易皮带逆止器在于显阔手中孕育而生,一次性为矿井直接降本增效30余万元,并在全矿范围内应用推广。

在构建13313充填运输系统时,于显阔打破传统思维,创造性提出并与厂家共同研发上翻式翻车机,不仅为系统工程减少下挖长20米、深3米、宽3米的巷道工程,还避免了巷道积水、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后续问题,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设备实用性能。

在不影响巷道正常掘进的前提下安装DSJ100/40/2*90型皮带运输机,为巷道开拓多争取了5天的时间;在满仓情况下实现给煤机更换皮带,开创了随时更换给煤机皮带的先河……十几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先后完成了锚索快速加压装置、钻孔冷加工转换器、风动加油装置、皮带缠机等10余项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不仅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更为广大一线职工降低了劳动强度,收获了满满点赞。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实干、巧干、能干的成才路上,于显阔先后荣获临沂市第五届“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临沂市第六届“劳动之星”三等奖、山能工匠、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并在2021年被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倾囊相授传技艺

“一人强不是强,团队强才是真正强!”于显阔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不忘建强机电维修队伍,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开办“充电课堂”,带领技术人员一起学习掘进机维修保养、皮带安装维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强化理论学习、讲解操作要领、分享工作经历、传授工作经验的方式,教育引导技术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于老师这样讲课接地气、能听懂、好记,一节课下来感觉掌握了好多小窍门,再遇到难题也不会手忙脚乱了。”在王楼煤矿常态化开展的专业技术大拿上讲台活动中,于显阔的课通常都是座无虚席,而且好评如潮。

“于显阔是我们这里的‘常客’。”该矿安培中心主任兰庆文介绍,为切实将“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精准培训理念落实落地,王楼煤矿邀请来自基层一线的“土专家”轮番上阵,进课堂、进班组、进岗位,用实打实的操作技巧和工作经验,用更接地气、更加精准的授课方式,推动全体职工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再上新台阶。

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中,于显阔持续在“传、帮、带”中发光发热,先后带徒17人,其中技校生14名,大学生3名,截止目前,已有8人获得高级技工称号,4人获得技师称号,并有4人步入矿井管理岗位。

“让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携手提升机电设备运维水平,为矿井突围解困、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于显阔干劲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