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能化构建“引育用留”人才培养新格局,全面打造人才强企战略新高地,为“新疆基地”高质量发展增加强劲“动力引擎”。
疏通“源头活水”,拓展“引”的渠道
“新疆能化公司站在区域整合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全生产、项目建设、手续办理、党建群团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千头万绪。急需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务实作为的经营管理者,志存高远、胸襟开阔的优秀党政干部,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工作能力强、业务技术精湛的岗位技能人才?”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但对于新疆能化公司这样的企业来说,与大城市相比,无论人才政策多有力度,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是欠缺的。鉴于此,该公司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计划方案,围绕“专业化、高素质”定位,采取“招才引领、招新引优、招群引链”组合策略,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内部调剂等多种渠道,面向国内外招贤纳士,为实现“新疆基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孵化基地”,创新“育”的载体
春节过后,技术员小刘不再因为技术攻关遭遇瓶颈而感到苦恼了。年前,通过该公司实施的“借船出海”人才培养新路径,该矿一批技术分管负责人被派往同行业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回矿后,借助兄弟单位的资源和技术相应地开展了培训,小刘也间接地学到了急需的新技术,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该公司大兴学习培训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以“制度落实年”为契机,全面学习《煤矿安全规程》《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学习贯彻上级各项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全员业务素质;把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难点,作为工作创新的突破点着力点,努力打造大众创新、全员创效的“新载体”;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开展结对帮扶、高师带徒等活动,发挥劳模工匠引领作用,努力培养一批“拉得出、叫得响、顶得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能手。
提供“展技舞台”,做好“用”的文章
去年,在“山东能源杯”首届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中,新疆能化煤化工公司10名同志取得佳绩,其中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胜奖3名。这是新疆能化公司全面落实能源集团“31789”人才工程指导意见的收获。
为确保引进人才在推动公司思想转变、守正创新、降本增效、运营管理、素质提升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该公司立足区域整合工作实际,因企制宜、实事求是,制定既适应“新疆基地”发展,又促进人才成长的管理模式,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宜。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将“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二十字标准作为企业干部使用的重要遵循。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让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业绩突出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尚贤重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感受到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待遇有想头、生活有靠头,坚定入疆初心、创业恒信、奋斗信心。
共建“幸福家园”,完善“留”的机制
有了人才,更重要的是留得住。该公司围绕基地宏伟蓝图已经明确,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名干部职工充分认清大好形势,充分看到大有可为的施展舞台,有力激发“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昂扬斗志。同时,聚焦安全“天”字号大事,牵住重大灾害“牛鼻子”,坚定不移实现安全生产;聚焦智能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智能化示范矿井,深度释放先进产能;聚焦“两优三减”“两增三降三提升”,深推“两化融合”,做好降本增效“大文章”,全面开创“企业效益好,安全基础牢,职工干劲足”的生动局面。制定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大师劳模等激励政策,探索知识、技术、资本、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形式,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充分为各类人才争取政策红利,营造“尊重人才、崇尚技能、人人成才”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