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瓶颈,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枣矿集团田陈煤矿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集团三项制度改革暨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战略思维,扎实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积极落实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十项措施,坚持高端引领、梯次配置、整体开发,打通人才成长的“最后一公里”。
梯次化:人才培养“不断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向你们的师傅鞠躬敬茶。”这是该矿举办拜师仪式上的一幕。以师带徒一直是田陈煤矿培养青工尽快适应环境、完成转型、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载体。他们在以往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完善制度,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组织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师与青工“一对一”结对,签订师徒协议。师傅们制定分阶段的教育培养计划,通过言传身教、监督检查等手段,帮助徒弟提高实践技能。像“师带徒”这样的传帮带,只是该矿梯次化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
该矿坚持“信任到底、力挺到底”的原则,致力于人才成长平台建设,分层级、分专业、分管理类别建立了后备人才库,逐步完善“培养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动态管理机制,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养、核心人才重点培养、稀缺人才定向培养”的工作思路,实施梯队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以专业副总、技术状元为第一梯队,科区长、班组长为第二梯队,大学生、技术员为第三梯队的“三级”梯队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发展良性竞争。
年轻化:让有为者“有位”
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奋斗者吃香,让实干者实惠,让有为者“有位”一直是该矿选人用人导向,围绕激励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们制定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构建完善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个体系”,创新干部选拔制度,破除论资排辈、打破隐性台阶,建立健全民主推荐、公开遴选、竞聘上岗等机制,实现人到其位、人尽其才。同时,深入实施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真正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不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破解改革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坚持将讲政治贯穿始终,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每年制定专项培训,通过述学、评学、考学和分批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专题培训,既要培养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更要培养为业务上的好工匠。
考核化:能者上庸者下
“通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考事与考人、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担当作为、务实重干的人才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受到警醒和惩戒。”该矿党群工作部部长、组织人事科科长魏涛表示。
能者上庸者下,以干部作为、工作绩效、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干部的标准,并注重监督管理,做好适时动态调整,是该矿保持人才队伍活力的有效方法。该矿坚持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创新推行“好干部”选树考核管理体系,实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培养纳入管理干部绩效考核,营造重才、引才、用才、爱才的政策环境。同时,建立健全了《人才培育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其“面子”“票子”“位子”挂钩,以实绩论英雄、排座次、定奖惩,彻底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形成了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