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莱芜园区:学以致用助力发展

作者: 孟庆新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5日

“管理是眼睛向内,处理好人机物料,正确的做事;而经营是眼睛向外,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做正确的事。企业既要学会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进行选择,也要稳扎稳打,不盲目选择……”莱芜园区负责人李正训向参加周二集中学习班的全体学习人员分享了一段《三精管理》中的精彩内容。

莱芜园区持续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相关工作,开展常态化学习,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认真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管理会计》《三精管理》等书籍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围绕改革攻坚各项任务目标狠抓落实,以问题的逐步整改促进整体工作的全面提升,学以致用,助力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持续推进组织精健化。组织机构精干化,防范“大企业”病。该园区通过全面机构改革,打破“铁饭碗”,压缩管理机构、压减管理层级,。完善组织架构,优化人员结构,构建“组织架构扁平化、管理人员精干化、薪酬分配差异化、效率效能最大化”运行体系。同时,畅通“三通道”,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广大职工的内在动力,精简高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干事基础。

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企业干部素养教育。该园区坚持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职工大会、班前会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压实领学责任,明确学习内容,规范学习管理,并围绕“解放思想大讨论”、“事争一流 唯旗是夺”大讨论等活动内容开展专题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撰写体会文章,增强学习仪式感,确保学习成效。认真用好“重装大讲堂”学习平台,广大干部职工在备课、授课、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了业务能力,提升了服务职工的本领,进一步形成互学共进、互动共补、互勉共促的良好学习氛围。


深入实施管理精细化。整理整顿,一切从细节开始。该园区强化“6S”标准化管控体系建设,从细微处入手,强化现场定置化管理,对标学习优秀企业的现场管理和运行模式,深化作业现场管理工作。从地面整洁到原料、待加工件、已加工件、工量器具进行定置摆放并设立标识,对临时备用件存放区、材料摆放专区,重新进行了清理整顿,使现场物料摆放更加合理规整,作业流程顺畅高效。

“质量提升永远在路上”,该园区紧紧围绕“事前预防、过程管控”的质量管理思路,采取多种措施,树牢预防管控思维,抓实现场工艺执行,强化管理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以“质量效益年”活动为载体,以精益生产为核心,引进卡特彼勒标准,加强精品工区建设,逐步实现油缸产品“358”质量目标。

该园区借助“降低油缸可控成本和可控费用”精益大项目的运作,进一步推广精益思想和精益生产变革管理项目工作,整理制定各部门、各岗位KPI考核指标,理顺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程度,构建成本领先的生产管理体系,在保证质量和先进利润的情况下,提高园区竞争力。


重点聚焦经营精益化。该园区聚焦精益化,抓好经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ERP集成管理系统运行,多次召开系统运行专题会,根据系统运行当中暴露的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及时查缺补漏,通过制定详细工作流程,明确界定工作职责,理顺思路,确保系统有效运作。强化财务基础管理,强化预算的刚性措施,发挥全面预算的引导作用。全力抓好降本,实现成本控制最小化。狠抓生产成本降低,从设计源头抓起,保证产品设计的适用性和材料利用的最优化,做好材料利库、修旧利废等工作,减少“八大浪费”。

聚焦创新有效化,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该园区依托深厚的技术储备和技术研发能力,建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协调创新机制。通过6个产品研究室、科技攻关小组、QC五小创新小组、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实施项目负责制,设定“工艺协同软件CAPP推广应用”、“油缸设计标准化”、“加压过滤机应用陶瓷滤扇”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实现莱芜园区重点产品的技术完善和市场推广,以技术创新提升园区产品竞争力。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核心技术人员的创新优势,以有效化的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