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能化工榆林能化持之以恒把煤炭管理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抓实煤炭全流程精益化市场化管理,动态优化煤炭采购策略、强化用煤成本分析,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抓住煤炭管理的牛鼻子,实现管理提效。
(榆林能化办公楼大图)
精准预判 煤炭采购上2元创效51万元
2元如何创效51万元?带着疑问,记者来到该公司经管部,对袁超副部长进行深入采访。
“我来举个例子,2月8日,公司通过精准预判,分析煤价将有下降趋势,我们立即控制来煤量,在保证安全用煤的前提下,尽可能压低煤仓库存。9日原料煤单价下调近60元/吨,通过优化调整采购策略,单次实现信息化创效51万元,而算上手机流量费、电话费,成本也就2元。”袁超开心地向记者说道。通过对煤炭涨降价走势的精准预判,来增加或减少来煤量,提高或拉低库存,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这就是“煤价窗口期信息化创效”。
今年以来,该公司强化经营意识,主动灵活调整采购方式,一方面坚持‘大矿、长协、直供’总思路不动摇,一方面采用‘小批量、多批次’的精益化采购策略,催交催运,紧盯库存计划落实,拓宽信息来源途径,充分利用煤炭涨降价窗口期实现信息化创效,有效降低煤炭采购成本,进而实现管理创效、经营提效。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公司在煤炭采购环节,已累计实现“煤价窗口期信息化创效”近1800万元。
(榆林能化世界首台日处理煤2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废锅-激冷流程水煤浆气化技术工业示范装置)
精益求精 掺烧比例由25%提升至30%
去年下半年,该公司采取“走出去”策略,把适宜的低价高性价比煤种“引进来”,深化配煤掺烧,深挖内潜,持续向配煤掺烧要效益。今年,该公司进一步发挥“财务成本”指导“生产运行”的风向标作用,坚持用“财务算”指导“生产干”、用“生产干”反馈“财务算”。
该公司突出市场导向,突出效益原则,建立完善“储运、生产、经营”三方联动机制,每次煤炭价格变动,都在十分钟内完成不同煤种使用成本核算,动态调整煤炭配比,实现由“生产用煤调度”向“成本用煤调度”转变。
据悉,该公司调度室在保证生产稳定的前提下,不断研究掺烧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根据煤炭市场变化情况和煤种粘温特性实验分析数据,提前对入炉煤热值、硫分、挥发分等参数变化情况进行预警,建立不同时期合理库存曲线和配煤掺烧优化方案,持续提高“低价高性价比”沫煤掺烧比例,由去年25%提升至30%,月度最高创效1600万元。
(图为储装运车间员工对煤质进行随机抽样)
细处着手 煤炭监管实现100%全覆盖
该公司对标国际焦化煤炭“三全”监督管理经验,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煤炭对标管理提升工作专班,堵塞监管漏洞,优化煤炭“采购、运输、检验、储运、结算”各环节流程,煤炭监管实现100%全覆盖。
大道至简,行胜于言。该公司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公司领导及业务部室每周不定时对煤炭“卸、储、配、送”全过程、各环节进行抽查监督,下发煤炭监察通报,齐抓共管形成震慑,坚决杜绝运输车辆过磅前储水箱装水、过磅时车上坐人压磅增重、人为加大煤炭含水量、篷布封签不按要求捆绑出现丢煤、换煤等损害公司利益的不法行为。
该公司派专人跟车实地监控、随车验证出矿过磅与入厂过磅的磅差问题,做到了管理规范、过磅透明。为运煤车辆加装物泊系统,为煤炭取样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在制样室、化验室安装摄像头,实现“采样、制样、送样、分析”全过程视频监控,实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
“要进一步开展‘两增三降四提升’活动,深入实施精益化市场化管理,在生产组织上,要做到吃干榨净、斤两必争;在煤炭监管上,要做到锱铢必较、滴水不漏;在煤炭采购上,要不断提高煤炭市场分析技能和水平,准确预判煤价走势,以便于优化库存管理和科学制定煤炭采购方案。”在工作会上,榆林能化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伟对该公司煤炭全流程精益化市场化管理做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