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郭屯煤矿牢固树立“创新第一驱动”理念,大力实施以项目为总牵引的技术革新,以“真正解决现场问题”为目的,大力开展技术难题攻关、“五小发明”成果转化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激活科技创新大动能。
“我们坚持‘发掘于基层、应用于现场、惠及于职工’原则,成立了15个创新工作组,已成功研究出气动机械手、多功能装运车、支护废料打包压块机等多项创新成果,实现了‘搬抬扛、吊装运’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该矿党委书记、矿长申世豹介绍。
“手到擒来”的气动机械手
(气动机械手)
“原来装水泥都是肩扛手抱,俩人装一矿车就累得腰酸腿痛。现在用上这家伙,俺自个儿装5车轻轻松松!”在该矿搅拌站库房现场,运输工区装卸工王义平手扶气动机械手,难掩喜爱之情。
王义平口中的“这家伙”,是该矿自行组装的搬运袋装水泥类物料的小改小革项目,该设备结构简单、组合灵活方便,旋转臂大小可根据现场需求自行加工,抓手可根据抓取物形状进行改造,不但能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工效提升4倍多,还可有效降低“搬抬扛、吊装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轻轻一抓就起来”的多功能装运车
(多功能装运车)
在该矿物料场,机电工区职工刘旭东和工友正在吊装井下排水管路。一根重70公斤的管路被机械夹具紧紧夹住,刘旭东熟练操控手柄,管路被轻松夹起。随着他的操作,吊臂旋转90度,将管路稳稳当当放在专用料车上。
“这款多功能装运车,能吊装各种型材、板材、管路及750公斤以下的小型设备,用起来得心应手,除了吊装快,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避免磕着砸着,太管用了!”刘旭东赞不绝口。
据了解,这款装运车各组件全部采用废旧材料改造,操作简单方便,仅需要2人即可完成作业。同时,具有使用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移动灵活等优势,能够减少7个人工,工效提升3倍。
“变戏法”的打包压块机
(打包压块机)
在该矿4308采煤工作面轨道巷,于3月底引进安装的支护废料打包压块机每天都在上演着“魔术”,一根根废锚杆、一片片废金属网放进箱体,3分钟后,一个边长0.6米的正方形压块就被“变”了出来。
据悉,该设备由液压泵站供压系统提供动力,主要针对采煤工作面两端头采煤期间退出的锚杆、金属网等支护材料打包压块,压缩后体积减小约10倍以上,解决了废料运输困难等问题,原理简单、组装方便、移动灵活,仅需1人便可完成操作。
“一季度,我们共完成技术革新48项,现场推广应用38项,有力推动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该矿科技创新负责人周均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