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红装爱武装”)
电焊花火四溅,面罩背后一双眼睛紧盯焊缝,焊接加工紧张繁忙、热火朝天…… 她们就是人们口中和心目中的一群“女焊子”、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梁宝寺煤矿机电维修中心铆焊组的7名女职工。
“每完成一次焊接,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焊工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无法躲。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全是灰。”这是7名“女焊子”们的真实工作写照。
该矿机电维修中心铆焊组的成员全是2004—2005年间分来的专科毕业生。“刚来时很难适应,上班后感觉电焊很脏,对皮肤不好,脸上还会长斑,而且图纸看不懂,一无所知,所以当时我有打退堂鼓的念头。”电焊工张震坦言。在师傅的悉心指导和带领下,张震渐渐安下了心,技术越来越熟练,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每完成一次焊接,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她颇感自豪。
众所周知,电气焊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每天和笨重的铁器打交道,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烟熏火燎,不管天多热,都要裹着厚厚的防护服。但这些“女焊子”们凭着“学焊工照样有出息,电焊也是一门技术活,在这个岗位上干,就干出个样来”的信念,坚持了下来,十几年来,在朵朵焊花中挥洒汗水,书写无悔的青春。
“女性天生力气小,搬机子比较吃力,时常还会灼伤眼睛,所以很多女性都不愿做这份工作。”电焊工王芳苦笑道。但十几年来,她不仅将焊接当做一项工作,更视为一项艺术。凭着精湛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她逐渐在焊接领域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在矿井组织的第九届员工技能大赛中,王芳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激情四溅)
她们拥有一双能拿手术刀的手
“焊出一个完美的焊口容不得半点儿误差,需要有一双能拿手术刀的手。”铆焊组班长芦雯介绍。为练习臂力,她们每晚在胳膊上吊秤砣,手腕累得酸疼,为了练腿功,她们平时做事尽量蹲着,练就了蹲着焊接四五小时不在话下的功夫。“手上磨出了血泡,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没有一人叫苦怕累!”芦雯语气中透着坚定。
理论知识缺乏,她们就每周挤出至少2个小时“充电”,工作之余她们手上也总是捧着《焊接工艺》《金属学》《金属材料料》等书籍。她们还注重日常技术的磨炼,开展“一日一练、一周一技、一月一考”活动,建立岗位练兵台,结成互学互助对子。通过不懈努力,她们中的3名顺利通过技师结业考试,捧回了技师资格证书。
“女焊子”们承担着全矿电缆沟、钢筋梯等所有自制加工中的焊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加班延点是家常便饭。2022年1月,根据矿井要求,机电维修中心接到制作防冲皮子的任务。在芦雯组织下,她们召开“小诸葛会议”,大家集思广益,自主研究制作了防冲皮子冲眼的模具,由原来的2个人使用2个床子加工,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出成品,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经过齐心协力,吃苦流汗,她们圆满完成了这次加工任务。
她们被焊花簇拥,也被荣誉“拥抱”
“女焊子”们大胆创新,经过多次讨论、探索,研究制作了分风器,此款分风器使用周期长,耐用,与购进的比较可节约数千元。
“为响应号召,节支降耗,我们修复焊管的工作量加大,除锈刷漆成为常态。由于管子的圆形结构除锈比较麻烦,要翻很多面,管子又比较长,所以会浪费很多时间。”芦雯介绍。为此,她们自行研制了快速除锈工具,这个双头毛刷设计可以同时刷到两面,节约时间,提高劳动效率。
除此之外,她们还自行研制了电缆钩快速加工制作固定模具,解决了多年来频繁更换模具的难题。以前那种老式的电缆钩是单个焊接,不好扶且容易受伤,需要两人配合才可以完成。新研制的固定模具可单人完成操作,一次可以焊接10个,既方便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女焊子”们加大自制加工力度, 一种皮带纵梁市场价115元/根,通过她们自制加工,每月可节约1.3万元,而且能及时满足井下生产需要。 2022年,她们共焊接工作面所需各种规格工件14.6万余件,创效约162万元。
这些整日被焊花簇拥着的“女焊子”,也多次被荣誉“拥抱”:获得省煤炭系统“巾帼标兵岗”、山东能源“巾帼建功示范岗”称号。